12月25日,圣诞节这天,作为送礼佳品的巧克力却在被消费者抛弃,恋人们不再把象征着甜蜜爱情的巧克力当作送礼首选。多家零售企业透露,今年圣诞节期间,巧克力的销售下滑明显。时间维度拉长到2020年全年看,整个巧克力品类市场规模缩减了20亿元。
你有多久没有吃过巧克力了?面对这一提问,一位曾经的甜食爱好者想了想回答说,整整十年。她家里存满了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巧克力,就是没有打开吃的欲望,很多都转送给他人或者过期后直接扔掉。说起原因,她言简意赅地说:“年龄大了,我怕胖。”
尽管提前一周就把巧克力的促销活动搞了起来,但是今年圣诞节的销售情况仍然不如意。12月24日晚,李立峰看了眼后台的销售数据直叹气,跟去年12月的销售数字相比,还差2万多元,“应该是追不上了,圣诞节一过,巧克力的销量立马就会下来。”
李立峰在北京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工作,主要负责门店巧克力糖果品类的销售。单从12月看,“今年销量最高的日期是12月23日,应该是圣诞节带动,共卖了7000多元,其他时间普遍在2000元以下。”这一成绩与2019年相比,相当于缩水了一半,2019年日均销售额有三四千元。
甜甜的巧克力一直以来是送礼佳品,尤其是在圣诞节、情人节这样的节日,当你不知道选择什么礼物送给恋人时,选巧克力总不会错。虽然接下来还有元旦、春节等节日,但李立峰已经不抱希望。据他观察,总体上看,最近几年巧克力SKU数量没什么变化。“销售每年都会比前一年少一些,很多时候只能达到上一年的八成左右。”
巧克力不仅在超市大卖场渠道卖得不好,在电商平台的表现也不乐观。一家知名电商平台向AI财经社透露,巧克力品类跟2019年比,销售额肯定是下降的。
多位消费者坦言,自己过去是经常吃巧克力,后来变成很少主动吃,现在是完全不吃。知乎上有一个“你有多久没有吃过巧克力了?”的提问,下面有人回答称,整整十年没吃。
在过去一年,巧克力零售市场规模到底下降了多少?这个数据很难被个人感知到。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,2020年国内巧克力零售市场规模为204.3亿元,与2019年相比缩小了近20亿元,上一年这一数据为223.4亿元。
虽然巧克力进入中国已有60多年时间,但整体而言市场规模并不大。来自Statista的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巧克力产品销售规模只有34.1亿美元,消费量是25.3万吨,两者的增长十分缓慢同比只有个位数。预计2020年增速还会进一步放缓,其中消费量同比增长不到千分之二,可以忽略不计。
当前,中国巧克力零售市场,国外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在九成以上。2015年到2020年,德芙和士力架品牌的母公司玛氏一直占据巧克力市场的首位,份额从37.0%缓慢下降至32.8%。费列罗占据第二位,份额从19.5%爬升到22.3%;雀巢位居第三,从8.7%降至8.3%。总体上看,前三名的份额整体变化不大。
第四名是Pladis Ltd,很多人可能没听过,这是2016刚刚融合成立的一家新公司,算是后起之秀,其巧克力品牌歌帝梵2010年进入中国后,初期每年增速两位数,在当年年增长只有4%的巧克力行业,特别显眼,目前已经占据3.5%的份额。第五名是好时,它的份额已经从五年前的8.4%跌到2020年的3.2%。
好时不仅份额跌幅最大,还有点“放弃自我”了。2015年和2016年,好时中国巧克力销售分别下降13%和4%,之后便回天无力,直到今年底,传出了“退出中国”的言论。
据报道,在11月27日的电话会议上,现任好时大中华区总经理胡庭洲向员工通报称,中国市场运营将交由一个大型经销商负责。“这是一个正确而又艰难的决定。”
与此同时,玛氏中国区总裁麦伟坚也离职了。麦伟坚最初在2011年加入玛氏公司,当时出任玛氏巧克力中国区总经理,在负责玛氏巧克力的中国业务时,麦伟坚曾把英国巧克力品牌“麦提莎”引入中国。去年8月起正式出任玛氏中国区总裁,然而不到一年,就低调离职。业内人士称是“为业绩背锅”。
巧克力是一个舶来品,在这个领域,本土品牌很难做出头。徐福记、金丝猴先后被雀巢和好时收购,雅客、马大姐等企业,巧克力并不是主营品类。在欧睿国际的数据中,目前TOP10巧克力公司里,只有雅客是一家本土企业,但份额可以忽略不计,只有1.6%。
说到国产巧克力,1990年成立的金帝是中国第一家巧克力制造商, 后被并入上市公司中国食品,曾经有希望与外资品牌一较高下,但由于缺少投入、定位混乱,金帝巧克力面对洋巧克力的竞争,节节败退。自2006年起,金帝所在的休闲食品业务板块的业绩便连续10年亏损,最终被挂牌出售。
好时和玛氏这样的行业头部公司集中发生变动,在一向平静的巧克力行业震动颇大,让人不得不感慨巧克力这个带给人甜蜜和祝福的行业,如今有点苦涩。
为何巧克力一年就跌掉近20亿元?欧睿国际高级分析师周晶晶认为,2020年疫情使巧克力的送礼需求大大降低,同时线下渠道因疫情封锁的影响,导致巧克力这样的冲动型消费产品销售出现下滑。
排除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,巧克力市场的萎缩并不是现在开始,至少从2015年就有苗头了,金帝巧克力也是在那时开始到处寻求买家,最终在2016年找到接盘侠被卖掉。
业内人士分析,一方面是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,而巧克力被认为吃多了会导致发胖,因此一些消费者转移到其他品类上了;另一方面,新品对刺激巧克力消费有重要推动作用,而最近几年巧克力市场推新活动较少,直接导致巧克力消费量下滑。
确实,不仅在中国,世界范围内巧克力的表现都有所下滑,2015年和2016年,全球巧克力糖果市场价值同比分别降低1.5% 和6%。全球最大的可可加工商——瑞士的百乐嘉利宝在2015年和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下降2.7%和8.7%。
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巧克力公司立马行动起来,2017年百乐嘉利宝推出了一款粉红色的红宝石巧克力,在此之前巧克力只有三种类型——黑巧克力、白巧克力、牛奶巧克力,上一次推新还是 1930 年雀巢正式量产白巧克力。但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创新并没有挽救巧克力,在消息公布后,百乐嘉利宝的股价只上涨1.1%,而且美国巧克力专家Dom Ramsey质疑红宝石巧克力是个营销说法。
巧克力是一个靠营销驱动的行业,将一件商品赋予特殊的意义,并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买单,恐怕只有巧克力和钻石做到了。但现在消费风向变了,原本送礼场景被美妆、保健品、数码产品占据,巧克力个人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李立峰也观察到这个现象, “常年都是这几个品牌,德芙、费列罗、雀巢,经典口味比较好卖,没什么太大变化,但是包装规格的变化比较多,像费列罗,出了很多三颗五颗一个包装的,以前都是一整盒十几颗。”
便利蜂告诉AI财经社,在便利店里,巧克力品牌的sku增长不多,比起新奇口味,消费者还是偏向于传统经典产品,10-15元档日常销售占比最大。
然而,作为取悦自己的一个小零食,巧克力又显得不够健康,巧克力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是高脂肪、高热量,年轻人吃巧克力从来抱有一颗警惕之心。这也能解释,为何疫情困在家中时,休闲零食的销售都在大幅增加,而巧克力却纹丝不动。
将时间再拉长一点,在这两三年内,在大健康概念下,国内新消费的浪潮正盛,几乎每一个细分消费品类都有重做的机会,最明显的就是植物肉,过去是一个传说中的小众食品,现在各个快餐店都有植物肉产品。饮料、牛奶、茶饮、麦片、雪糕、果酒、方便食品都不断有投融资消息传来,单最近一个月,就有王饱饱、落饮、CHALI茶里、好望水等10个品牌敲定新一轮融资,唯独巧克力领域静悄悄。
从饮食趋势上看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喜好。20世纪90年代,人们偏好低脂少油,之后低盐少糖的食物备受青睐,现在,人们喜欢在实现口腹之欲的同时,又没有健康负担,所以一些创新成分的产品,无糖气泡水、燕麦奶、低度果酒纷纷走上货架,而巧克力还没有达到这届消费者的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