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0月,全国共有2126家明确正在生产的糖果、巧克力企业,它们分布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,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分布格局。本文所指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是指从事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(GB/T4754-2017)》中糖果、巧克力制造的企业单位
糖果、巧克力制造(C1421),包括两大类产品的生产活动。糖果制造指以砂糖、葡萄糖浆或饴糖为主要原料,加入油脂、乳品、胶体、果仁、香料、食用色素等辅料制成甜味块状食品的生产活动;巧克力制造指以浆状、粉状或块状可可、可可脂、可可酱、砂糖、乳品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生产活动。包括对下列糖果、巧克力的制造活动:
糖果:硬质糖果、酥质糖果、充气糖果、奶糖糖果、凝胶糖果、胶基糖果(口香糖)、压片糖果、焦香糖果、其他糖果;
巧克力制品:混合型巧克力制品、涂层型巧克力制品、糖衣型巧克力制品、其他巧克力制品;
代可可脂巧克力:代可可脂黑巧克力、代可可脂白巧克力、代可可脂牛奶巧克力;
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:混合型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、涂层型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、糖衣型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、其他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;
数据显示,2126家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的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。
东部地区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广东和海南共10个省市,合计拥有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总数1501家,占比约70.6%。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、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区域,在糖果、巧克力制造行业中,该地区也表现出高度的企业集中趋势,
广东省:拥有750家企业,是全国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最多的省份,占全国总数的35.3%。其主要集中在潮州市、汕头市和揭阳市,形成了以潮汕地区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地。这种集聚效应可能源自当地对甜品和糖果的传统需求,以及良好的产业链配套。
山东省:243家企业,位居全国第二。山东人口众多,消费市场庞大,吸引了大量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布局。
福建省:拥有194家企业,位列第三。福建以其沿海经济优势,便于进口原料,同时具备一定的消费市场,使得该行业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。
其他省份:浙江85家、江苏56家、上海51家、天津43家等,这些省市的企业数量较多,但与广东、山东、福建相差较大。东部地区整体企业数量的优势不仅在于消费市场的广泛,也在于完善的物流和产业配套设施,使得企业在产品生产、运输和销售上更为便利。
中部地区包括山西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和湖南共6省,合计拥有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总数323家,占比约15.2%。该地区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数量相对东部较少,但在全国仍占据了一定比例,显示出中部地区的市场潜力。
安徽省:拥有118家企业,是中部最多的省份。安徽的消费市场较大,且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,为糖果、巧克力行业的扩展提供了土壤。
河南省:101家企业,位居中部第二。河南人口众多,是重要的消费市场,吸引了较多企业的投资布局。
其他省份:湖南43家、江西34家、湖北25家、山西2家。中部地区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的分布相对分散,产业集聚度不如东部,但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,中部地区可能成为糖果、巧克力行业的新兴市场。
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、广西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和新疆共12个省市区,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,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,合计拥有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总数139家,占比约6.5%。
四川省:91家企业,是西部最多的省份。四川经济在西部地区较为突出,人口基数大,市场需求相对旺盛。
重庆市:37家企业。重庆作为直辖市和区域经济中心,具备较强的消费市场吸引力。
其他省份:新疆22家、云南29家、贵州15家、内蒙古3家等。西部大部分地区企业数量较少,显示出市场需求有限、地理和经济因素对糖果、巧克力行业发展的制约。不过,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,西部地区市场潜力逐渐显现,未来可能吸引更多企业进入。
东北地区包括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3个省,合计拥有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总数42家,占比约2.0%,是全国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数量最少的区域,且三省企业数量相对均衡。
辽宁省:28家企业,是东北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。辽宁作为东北经济最发达的省份,在消费和制造方面具有一定优势。
黑龙江省:11家企业;吉林省:3家。吉林和黑龙江的企业数量较少,显示出较低的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集聚度。
东北地区企业数量偏少的原因可能与当地人口减少、经济发展放缓等因素有关。此外,冬季漫长、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对糖果、巧克力产品的消费需求可能有一定影响,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2126家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在全国各区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。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超过70%的企业,尤其是广东省的潮汕地区,显示出高度的产业集聚效应;中部地区次之,安徽和河南较为突出;西部地区企业数量偏少,但四川和重庆有一定的产业基础;东北地区企业数量最少,仅占全国的2%,表现出需求较低的市场特征。
这三个省份合计拥有1187家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,占全国总数的55.8%。这三省在糖果、巧克力行业中占据了较大比重,显示出高度的产业集中性,尤其是广东省,以潮汕地区为核心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糖果、巧克力生产基地,具有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。
广东、山东、福建三省人口合计超过2.7亿人,占中国总人口的约19.2%。从这个角度看,三省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占比55.8%似乎与其人口基数不完全匹配,说明这些省份的糖果、巧克力行业不仅服务于本地市场,还可能通过良好的物流网络和经济发达的市场,辐射更广的区域乃至出口至国际市场。
广东省是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,内部的企业分布同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,反映了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。
潮州市、汕头市和揭阳市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。潮汕地区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生产资源,再加上本地及周边区域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,成为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高度集中的区域。
其中,潮州市以410家企业在全国糖果、巧克力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,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;汕头市以121家企业紧随其后,进一步强化了潮汕地区的产业竞争力;揭阳市作为第三,拥有55家企业,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协同效应。
这些市位于广东的西部和沿海区域,尤其是湛江和云浮,由于经济结构侧重于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,且与糖果、巧克力生产关联度较低,导致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数量远低于其他地区。这些市区与糖果、巧克力行业的产业链关系较弱,未形成有效的行业集聚。
青海和西藏地处偏远且地理条件特殊,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采、农业和畜牧业,对糖果、巧克力行业的支持不足,导致相关制造企业难以形成规模。
而山西省尽管地理位置较为中心,但经济结构长期以煤炭和能源产业为主,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,使得糖果、巧克力行业在该省占比极低。
我国目前明确正在生产的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共有2126家;广东是我国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最多的省份(750家),山东和福建紧随其后。从数量上讲,三省有我国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的55.8%.
西藏、青海是我国糖果、巧克力制造企业数量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。这与两地人口相对稀少也不无关系。
总体而言,中国糖果、巧克力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,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,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,以促进糖果、巧克力产业的健康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